RFID智能藥品柜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實現藥品的自動識別、實時盤點、權限管控與全流程追溯,廣泛應用于醫院藥房、手術室、疾控中心及科研實驗室,顯著提升藥品管理效率與安全性。在實際運行中,因標簽失效、信號干擾或系統配置不當,可能會出現識別率低、數據不同步、權限異常等問題。掌握
RFID智能藥品柜典型故障的成因與科學解決方法,是保障藥品管理精準、合規的關鍵。

一、藥品識別失敗或漏讀
主要原因包括:
RFID標簽損壞或貼附不當:金屬藥瓶、鋁箔包裝會屏蔽信號;標簽褶皺、脫落或未對準天線區;
柜內金屬隔板干擾:密集金屬結構反射/吸收射頻波,形成信號盲區。
解決方法:
選用抗金屬RFID標簽(如Inlay帶鐵氧體層)或在金屬容器外加裝塑料托盤;
確保標簽平整粘貼于非金屬面,且朝向柜內天線;
定期執行“全柜盤點校準”,優化天線功率與頻率;部分柜體采用多天線陣列覆蓋,可有效消除死角。
二、系統數據與實物不符
可能因網絡中斷導致操作未同步,或用戶未關門即取藥,造成狀態未更新。應:
確保柜體聯網穩定(有線優先),啟用本地緩存+斷點續傳功能;
設置“關門確認”邏輯——僅當柜門關閉并鎖止后,系統才記錄最終庫存;
每日自動比對RFID盤點結果與HIS/SPD系統數據,生成差異報告。
三、權限認證失敗或操作卡頓
常見于IC卡/指紋模塊臟污、服務器響應延遲或用戶權限未同步。對策:
定期清潔讀卡器與生物識別窗口;
檢查與醫院統一身份認證平臺(如LDAP)的接口狀態;
為高頻使用者配置備用認證方式(如密碼+卡雙因子)。
四、報警誤觸發或失效
如溫濕度超限、非法開啟、高危藥品未雙人核驗等報警失靈。需:
每月校準溫濕度傳感器;
測試門磁開關與震動傳感器靈敏度;
在管理后臺驗證報警規則與通知通道(短信/郵件)是否生效。